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常驻机构进出境公用物品监管办法
(2004年6月16日海关总署令第115号发布 根据2010年11月1日海关总署第193号令公布的《海关总署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常驻机构进出境公用物品监管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改 根据2017年12月20日海关总署令第235号公布的《海关总署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海关对常驻机构进出境公用物品的管理,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常驻机构进出境公用物品应当以本机构自用、合理数量为限。
常驻机构进出境公用物品,可以由本机构或者其委托的报关企业向主管海关或者口岸海关办理通关手续。常驻机构进出境公用车辆,向主管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公用物品通关时,海关可以对相关物品进行查验,防止违禁物品进出境。
公用物品放行后,海关可以通过实地核查等方式对使用情况进行抽查。
第三条 对于常驻机构进境公用物品,海关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的有关规定征收税款。
根据政府间协定免税进境的常驻机构公用物品,海关依法免征税款。
第二章 进境公用物品监管
第四条 常驻机构首次申报进境公用物品前,应当凭下列文件向主管海关办理备案手续:
(一)设立常驻机构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正本和复印件;
(二)主管部门颁发的注册证明正本和复印件(以下简称《注册证》);
(三)常驻机构报关印章式样;
(四)常驻机构负责人签字式样、身份证件正本和复印件;
(五)常驻机构中常驻人员名册,名册含常驻人员姓名、性别、国籍、有效进出境证件号码、长期居留证件号码、到任时间、任期、职务及在中国境内的住址等内容。
主管海关审核无误后,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常驻机构备案证》(以下简称《海关备案证》,见附件1)。《海关备案证》涉及的内容如有变更,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到主管海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五条 常驻机构申报进境公用物品时,应当填写《进口货物报关单》,并提交《海关备案证》、提(运)单、发票和装箱单等相关单证。
常驻机构申报进境机动车辆时,除提交前款规定的单证外,还应当提交本机构所有常驻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
第六条 常驻机构进境机动车辆,海关按照该机构常驻人员的实际人数核定其进境车辆的总数:
(一)常驻人员在5人以下的,进境车辆总数1辆;
(二)常驻人员在6人以上10人以下的,进境车辆总数不超过2辆;
(三)常驻人员在11人以上20人以下的,进境车辆总数不超过3辆;
(四)常驻人员在21人以上30人以下的,进境车辆总数不超过4辆;
(五)常驻人员在31人以上的,进境车辆总数不超过6辆。
第七条 进境机动车辆因事故、不可抗力等原因遭受严重损毁或因损耗、超过使用年限等原因丧失使用价值,经报废处理后,常驻机构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机动车辆注销证明,经主管海关同意办理机动车辆结案手续后,可按结案数量重新申报进境机动车辆。
进境机动车辆有丢失、被盗、转让或出售给他人、超出监管期限等情形的,常驻机构不得重新申报进境机动车辆。
第八条 常驻机构进境机动车辆,应当自海关放行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主管海关申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车辆进/出境领/销牌照通知书》(以下简称《领/销牌照通知书》,见附件2),办理机动车辆牌照申领手续。其中,免税进境的机动车辆,常驻机构还应当自取得《领/销牌照通知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颁发的《机动车辆行驶证》向主管海关申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车辆登记证》(以下简称《监管车辆登记证》,见附件3)。
第九条 常驻机构进境的货样、广告品及暂时进口货物,按照海关相关规定办理验放手续。
第三章 出境公用物品监管
第十条 常驻机构申报出境原进境公用物品时,应当填写《出口货物报关单》,并提交《海关备案证》、提(运)单、发票和装箱单等相关单证。
常驻机构申报出境原进境机动车辆的,海关开具《领/销牌照通知书》,常驻机构凭此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牌照手续。
······